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(黄欣欣)“孔子是我们的共同信奉,有时机来祭拜,我们不会缺席”,76岁的台胞李济捷28日在祭孔仪式现场说。
当天是孔子诞辰怀念日,两岸百余位专家学者、下层代表和青少年齐聚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广场,共同怀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。
9月28日,2024两岸共同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研讨运动在北京举行,图为运动环节之礼乐祭孔仪式。 黄欣欣 摄
台湾中华奉元学会监事李济捷是受邀观礼高朋之一,在台湾曾师承“经学宗师”爱新觉罗·毓鋆。他向记者回想起修业往事,当时候考大学,语文占比很高,《论语》都全文背诵,孔子的头脑深入民气。比年大陆祭孔运动做得很好,因此他特意和老婆从台湾前来到场。
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的祭孔运动由来已久。自2016年起,书院团结两岸师友,将运动上升到礼乐仪式的条理,以诗歌舞乐为主题,解释孔子的精力及学子对圣贤教养的明白与践行。
当天的祭孔仪式于上午7时30分正式开始,有迎神、初献、亚献、终献、送神五个环节,其间穿插雩舞、武舞、佾舞等仪式。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,雩舞环节,多名孩童身穿黄色舞衣,伴着乐声诵读《论语》,与在场高朋共享礼乐文化,共沐儒韵清风。
台湾中华汗青文化研究协会理事长苏建诚已一连五年到场祭孔仪式。在他看来,举行祭孔运动除了惦记贤人之意,最紧张的是让年轻人有用仿的模范,“这是复兴中华文化的一小步,也是紧张的一步。”
仪式竣事后,两岸专家以“两岸青少年教诲与中华文化传承”为题睁开座谈交换,北京团结大学台湾研究院传授朱松岭在主旨发言中指出,两岸同胞负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,这不但是汗青任务,更有其实际紧急性。在环球化、信息化的期间,西方文化代价观的强势入侵,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阅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精力。在他看来,中华文化的焦点代价,如仁爱、诚信、忠义等,不但是青少年个人发展的紧张指引,更是塑造他们的天下观、人生观和代价观的根本。
“做一个大公至正的中国人”——爱新觉罗·毓鋆怀念展也于同日在四海孔子书院开幕。(完)
【编辑:王超】
泉源网址:https://www.chinanews.com.cn/cul/2024/09-28/10294347.shtml |